别名:芍药。为毛茛科植物芍药(Paeonialactif10?-aPall.)的根经干燥供药用。产于浙江杭州的白芍称为“杭芍”;产于安徽毫州的白芍称“毫芍”。具有养血、敛阴、柔肝止痛、镇痉等。主治血虚肝旺引起的、头晕、胸肋痛、泻痢、、自汗盗汗及冠心病等症。主要生长栽培区域:主产于浙江、安徽、四川、山东、山西、江苏等省。全国各地均有栽培。
芍药系深根性植物。性喜温和气候,阳光充足,较为耐干旱,在土层深厚、排水良好的肥沃砂质壤土中生长良好。怕潮湿,怕积水。
芍药生长3~4年才能收获,故应施足**肥,深翻细作。9月前收获后,每亩施农家肥3000~5000kg和饼肥10Okg,深翻40cm左右,耙细整平。南方多做成高畦,畦面宽110~120cm,畦高17~20cm,畦沟宽30~40cm。北方多用平畦,以提高土地利用率。
培土与平土:
北方地区栽种芍药入冬应培土,春季需去土。每年封冻前,在离地面3~5cm处剪去干枯枝叶,进行清园,然后在根际培土10~30cm高,盖住芍芽,以利防寒越冬。春季3月中、下旬,芽开始萌动,应扒去土堆南侧土,随天气暖和再扒去地平面以上的封土,以利出苗。
中耕除草:
中耕能疏松土壤,增加空气。早春中耕既可保墒又能提高地温。雨季松土能加快水分蒸发,减小土壤湿度,利于根的生长。因此,应加强白芍地块的中耕除草工作。栽后次年红头芽出土后,应立即松土,一般3~5cm深。切忌株旁松土,以免锄动芽头或损伤幼根,影响生长。以后适时松土,保持土壤疏松地内无杂草即可。
冬季于11月间清除地上部枯枝叶后,进行深松土,并拣净杂草根。